找到相关内容2146篇,用时7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文晟法师:谈禅

    ,即(一)(二)无心(三)一心(四)见性。  (一):是说修行者,籍着勇猛精进,一心力很强,由一而遏止其它妄念不生的功夫!此种境界充其量不过是得到户点定力而已,实悟境可言!说它不是悟境,是因为此种功夫虽然很高,但是还是没有得到无漏智慧,怎能说是见性?然而佛性是从来就没有离开“”的,这种境界,又怎能说是“不悟”呢?  佛性是吾人本来具有的智慧觉性,是定慧均等的境界!与相应的行者...

    文晟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1171205.html
  • 《坛经》思想简析

    ,“自心”即“自性”,既是众生的本体,也是万法即万物的本体。而“三无”则是“自性”、“自心”的“体”、“相”、“用”。  二、“三无”宗旨  所谓“三无”是指《坛经》所说的“为宗,无相为体,住为...“。这与《大乘起信论》以心之初动为世界生灭的根源是一致的,所以,可以简单地说“住”就是“心动”。《坛经》说:“为人本性,念念不住。前、今念、后,念念相续,有断绝。若一断绝,法身即是离身。念念...

    杨维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65163800.html
  • 从道生的顿悟学说分析早期禅的圆顿与次第观念的由来

    其犹筌蹄以求鱼搜。  楞伽禅的宗风与此也是颇为连贯的。我们从“法冲传”所总结楞伽禅的作略  中,也可窥其一二。其言达磨的禅风为“专为念惠,不在话言”和“忘言忘  得正观为宗。”  根据...之间的转换。  另外,他把《起信》说成禅宗顿教的思想源流,也是很值得讨论的问题。学  术界一直以来有一种比较强势的观念,认为《起信》对于中国禅的影响,在  于“离念”的渐修,而不是“”顿悟的一流。...

    龚 隽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01849353.html
  • 禅宗的心灵之道

    ,因为它并没有显现心性,而是遮蔽了心性。“不见一法存见,大似浮云遮日面。不知一法守空知,还如太虚生闪电。”[24] 这种空依然是是一种有。   四、作为否定   人的迷误关键在于其迷念,也就是人...:“屏息诸缘,勿生一。”[26] 慧能将它表述为“”,并且认为是禅宗自己最基本的修行法门。   对于,慧能做了三个方面的具体规定,亦即“为宗”,“住为本”和“无相为体” 。所谓的“宗”...

    彭富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32158711.html
  • 《坛经》的基本思想和禅学意义

    ,另一方面又认为,“趣定之前,万缘尽闭;发慧之后,一切皆如”(《大通神师碑》,见《张燕公集》卷一四)。他还说,“豁然是定,见闻觉知是慧;不动是定,此不动即能从定发慧”(《大乘生方便门》)。惠能...心是道场”的学说建立起来的,以此表明惠能与楞伽师不同的革新立场。  第四,确立“为宗,无相为体,·住为本”的“三无”学说。  惠能为大众说法道:  善知识!我自法门,从上已来,顿渐皆立为  ...

    潘桂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01763975.html
  • 论《坛经》的禅学思想与实践

    真如之用。……真如自性起,六根虽有见闻觉知,不染万境,而真性常自在。(《坛经·定慧品》)  汝今当信佛知见者,只汝自心,更别佛。(《坛经·机缘品》)  这就是说:“心”就是“佛”,“心体”就是“真如...不得其解之后突然而至的解脱快感,这对于历代的文人士大夫来说,是完全符合他们的精神需要的。这就是历代的文人士大夫喜欢参禅的重要原因,而禅宗又通过历代文人士大夫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  四、“为...

    吴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21565735.html
  • 中国佛教的禅修论[下](1)

    念佛是称名、观想等多种活动,念心就是观心。也就是一方面以念佛求生无量无边功德,一方面以观心灭尽妄念,求得心地清净。这两方面是同步的,甚至是同一的。这也就是“念佛心名”[注释:《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》...注释:《注维摩诘经》卷6,《大正藏》第38卷,389页上]。又说:“一不知者,始乎大悟时也。……以直心为行初,义极一念知一切法,不亦是得佛之处乎?”[注释:《注维摩诘经》卷4,《大正藏》第38卷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34047070.html
  • 论敦煌净土教赞文

    即是真实信心,信知自身是具足烦恼凡夫,善根薄少,流转三界,不出火宅。今信知弥陀本弘誓愿,及称名号,下至十声一声等,定得往生。乃至一有疑心,故名深心。三者回向发愿心,所作一切善根,悉皆回愿往生,故名...佛”得到救济的记载。(47)称阿弥陀佛仅仅是大乘佛教称名的一大主流,净土系经典中即有“昼夜,欲往生阿弥陀佛国”的报道。(48)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》卷二十一则强调念佛的诸种念佛之功德,如说“若有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12561505.html
  • 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——惠能禅学思想初探

    中之关键,即在于“自心自悟”,谓“自心善知识”,若妄想执着,外善知识再开导,亦不得力,纵然诸佛出世亦是徒然。    “顿悟”的方法惠能概括为:“为宗,无相为体,住为本。”(《坛经·定慧品》)    ①为宗    所谓“”,并非清除意念,而是既不取善不取恶、不作清静想、不作成佛梦,但也绝不千方百计去排除各种念头,因为一旦有所系念就有所执着,就会被各种思虑所纠缠,而心中若是有“排除杂念”...

    曙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3593138969.html
  • 禅宗之宗旨

    宗法师问六祖惠能:“黄梅咐嘱,如何指授?”祖曰:“指授即,唯论见性,不论禅定解脱。”宗曰:“何不论禅定解脱?”祖曰:“为是二法,不是佛法。佛法是不二之法。”又曰:“二之性,即是佛性。”又立为宗。复曰:“者,二相,诸尘劳之心;念者,真如本性。”且引经明之旨曰:“善能分别诸法相,于第一义而不动。”   黄檗禅师曰:“我此禅宗,从上相承以来,不会教人求知求解,只云学道,早属接引之辞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34854459.html